鲨鱼世界网导读: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“古代外星人记载内容解读【图】”的详细内容,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UFO,是英文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的简称,通常译为“不明飞行物”,但又不是普通的飞行物,而是常常与外星或宇宙空间联系在一起的一种亦真亦幻的事物。在中国古代,不明飞行物的目击事件不在少数,甚至我们所熟知的文人,也成为目击事件的亲历者和记录者。
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)十一月初三,苏东坡被调离京师,去赴任杭州通判,途中,他来到江苏镇江畅游金山寺,晚上在江边吟诗,不想看到了UFO。苏轼把这一情景写成诗——《游金山寺》:“是时江月初生魄,二更月落天深黑,江心似有炬火明,飞焰照山栖鸟惊,怅然归卧心莫识,非鬼非人竟何物”。飞行物像火炬般明亮,惊起了山中栖息的鸟群,这种奇观,疑似外星来客。
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也提到,北宋嘉祐年间,“扬州有一珠甚大,天晦多见。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,后转入甓社湖,又后乃在新开湖中。凡十余年,居民行人常常见之。”他的友人是目击者:“书斋在湖上,一夜忽见其珠甚近,初微开其房,光自吻中出,如横一金线。俄顷忽张壳,其大如半席。壳中白光如银,珠大如拳,烂然不可正视,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,如初日所照。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,倏然远去。其行如飞,浮於波中,杳杳如日。”这个飞来飞去的大珠,形状犹如蚌,正是典型的飞碟形状,而且会放出强光,来去迅捷,并且在当地逗留时间长达十几年,先后停留在三个湖泊中。与此同时,作者不忘强调许多居民都见过它,居民行人常常看见。
明代刘伯温也在月圆之夜看见过不明飞行物,并写了一首《月蚀诗》以记之:“招摇指坤月坚日,大月如盘海中出。不知妖怪从何来,惝恍初惊天眼联。儿童走报开户看,城角咿鸣声未卒。”可见,这是一个从海中飞出来的状如盘的“大月”,圆形的发光物体。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《块雪堂漫记》中写道:“仇益泰云:己酉二月中旬,从兄读书其邑天宁秀碧峰房,粥后倚北窗了夜课。忽闻寺僧聚喧,急出南轩,见四壁照耀流动,众曰:天开眼。仰见东南隅一窍,首尾狭而阔,如万斛舟,亦如人目,内光明闪闪不定,似有物,而目眩不能辨。暗淡无色,须臾乃灭。”冯梦龙转述了其友人仇益泰的经历,他看到了不明飞行物,“首尾狭而阔,如万斛舟,亦如人目”,形状类似于人的眼睛,所以百姓称之为“天开眼”。
清末画家吴友如有一幅《赤焰腾空》图,画的是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,皆仰目天空,争相观看一团团熠熠火焰。画家在画面上方题记写道:“九月二十八日,晚间八点钟时,金陵(今南京)城南,偶忽见火毬一团,自西向东,形如巨卵,色红而无光,飘荡半空,其行甚缓。维时浮云蔽空,天色昏暗。举头仰视,甚觉分明,立朱雀桥上,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。约一炊许渐远渐减。有谓流星过境者,然星之驰也,瞬息即杳。此球自近而远,自有而无,甚属濡滞,则非星驰可知。有谓儿童放天灯者,是夜风暴向北吹,此球转向东去,则非天灯又可知。众口纷纷,穷于推测。有一叟云,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,非静听不觉也,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。嘻,异矣!”
《赤焰腾空》图
吴友如这则题记,是一详细生动之目击现场描述:火球过南京城时间、地点、目击人数、火球大小、颜色、发光强度、飞行速度以及各种猜测,皆有明确记述。吴友如不乏“新闻采访”的素质,此时他不忘采访知情人“老叟”。用现在的话说,一位老头这样告诉记者称,“微觉有声。”当时,他听到了微微的响声。
这些目击记录,都像是UFO来访。这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殊景观,到底是天象还是生灵,目前仍无法得出结论。
文章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