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文学 > 史上第一豪横 > 第599章 巡河。

第599章 巡河。

    严炬这才微微一笑,抱拳道:“老臣这就告辞,回去安排移民事项。”

    叶坤也点点头,回宫办事。

    东华长岛的移民问题和管理问题,九部开会,研究了三天,终于初步落实。

    叶坤封严炬为东华长岛王,世袭罔替。

    严炬保证,世代控制长岛,全岛推行汉字汉话,立大汉国旗,穿华夏衣冠,行华夏礼仪,世代称臣,年年进贡,接受华夏国的征兵、移民管理,发行华夏货币等等。

    叶坤对严炬,还是留了一手,将东华长岛最南端的大岛,留在自己手里,实行郡县制管理,派兵驻守,和严炬互相牵制。

    南边的大岛,纬度和中原江淮接近,气候最宜人,就是有台风。

    对东华长岛的支援,叶坤也下了大本钱,粮食、布匹、铁器、工具,给了几十船。

    各方面的工匠和技术医疗人员,给了五千多。

    这么大的力度,可以保证在十年之内,将长岛完全同化;二十年之内,完成换血。

    东华长岛的各项事务议定,叶坤也开始了巡游永济渠。

    当天,二十艘蒸汽动力轮船,从永济渠最北端的码头出发,鸣笛起航。

    码头上,人山人海,都是看热闹的百姓。

    前面两艘护卫舰开道。

    叶坤紧随其后,带着姜有容、刘月娟、谢宝蟾、魏采芹等人,站在甲板上欣赏两岸风光。

    桑不疑夫妇,和九部大臣,共乘一船,在船头喝茶聊天。

    再后面的船只,是大学教授学生代表、涿郡父老代表、四方商贩代表、孤儿院养老院代表、基层官吏代表……

    船行平稳,劈开水波而去。

    姜有容环视两岸,感叹道:

    “常言说,国家有移山之力,今日看来,果不其然啊。靠着人工和人力,挖掘出这么大的运河,实在是个奇迹。这条运河,可比我们姜河头的小河,大多了。”

    叶坤笑道:“永济渠,其实是几百年前,前辈们的壮举。我们这几年,只是疏通、拓宽、维护而已。如果没有前人留下的基础,我们的工期,还要延长两年。”

    魏采芹说道:“当年建设大运河,九部大臣全体反对。是皇上高瞻远瞩,力排众议,才有今天的南北千里通航。”

    叶坤也很感叹:“因为我知道,这条运河关系到千年国运,所以坚持要修建。也幸好,这件事办成了,也不算劳民伤财,只是苦了那些异族劳工。”

    一条规划合理的大运河,使用千年,一点也不夸张。

    京杭大运河,一直用到后世的智能时代。

    而且后世开挖的运河更多,因为水运成本最低。

    叶坤修建大运河,有一半的劳力,都是异族劳工。

    华夏一族的民夫和技术人员,只负责技术和管理,还有后勤。

    而且华夏子民参加运河建设,都有工资。

    异族劳工,只能吃饱饭。

    刘月娟问道:“皇上,那些修建运河的异族劳工,现在都到哪里去了?”

    “运河修好之后,大部分异族劳工,都去了采石场和煤矿铁矿,还有一些机灵的劳工留了下来,进行大运河收尾工作。”

    南北大运河,一共分为四大段。

    永济渠、通济渠、邗沟、江南运河。

    目前四大段全部通航,但是还没连接到一起。

    连接起来,也是个大工程,需要建设很多码头、船闸、引水渠、分水渠……

    大运河的彻底完工,估计还得一年多。

    刘月娟想了想,又问道:“我听说,皇上以前规划过,对异族劳工,进行文化培训。学会汉话和汉字的年轻人,允许加入华夏,分得田地和房屋。现在,有多少异族劳工,成了华夏人?”

    叶坤笑道:“那些异族女子,大多都成了华夏人,嫁给了各地百姓和工匠,很多人,都已经生男育女了。根据统计,每年出生的混血儿,现在有十几万。

    那些异族男工,大约也有四五万人,取得了华夏子民的身份,并且结婚成家,去各地插队了。”

    刘月娟点点头:“皇上仁义,这些异族劳工,也会感恩戴德的。”

    叶坤苦笑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
    其实,取得华夏子民身份的异族男工,比例极少,百分之一都没有。

    全部加起来,估计不足万人。

    大多数异族劳工,还是在免费工作,换一口饭吃。

    帝国的大建设,需要大量的劳工,叶坤不能随便给这些人自由民的身份。

    煤矿铁矿铜矿金银矿,和采石场、水泥厂、砖窑厂、玻璃厂、瓷器厂、官方农场、牧场,再添一百万劳工,叶坤也不嫌多啊。

    魏采芹笑道:“幸好引进了这么多异族劳工啊,否则,国内百姓必将不堪重负。”

    叶坤点点头,对肖如柳说道:

    “你二哥肖德权,从夷洲岛送来了好几批土著,也有几万人,都已经投入工作了。东华长岛的土著,也会被大量移民过来,参加我们的大建设。

    我的计划是,在未来两三年,还要引进百万劳工。否则,人不够用。”

    肖如柳问道:“引进这么多人口,吃饭问题,能解决吗?”

    “官仓里的粮食,够全国人吃一年的。完全没问题啊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这么多人,如何管理?”

    “那也很简单,刚刚过来的劳工,全部进入封闭式厂矿,集中管理,加强培训和教育。三年以后,这些人会说汉话,沟通交流没问题了,就送去开放式的厂矿,或者送去官方农场,开荒种地。”

    一直以来,采矿区都是封闭的。

    异族劳工进了矿区,一个也逃不掉。

    经过两三年的培训和磨合,这些人基本上都学会了汉话,也知道服从管理了,再送去修路或者开荒种地。

    只要有饭吃,这些人还是比较听话的。

    个别不听话的,只好上手段了。

    叶坤还有奖惩机制,特别听话的,干活卖力的,学习用心的,就作为标兵,给予嘉奖,给予自由民的身份,成为小管理,有工资,甚至还介绍对象……

    文阿秀跟随叶坤办公,对大局了如指掌,低声说道:

    “皇上,我听见一些议论,大意是说,永济渠的走向,和我们的铁路路线,基本上是重合的。现在有了大运河,铁路似乎多余了。财税部的官吏们,都是这样的说法,有了运河,再修建铁路,是一种浪费,画蛇添足。”

    叶坤很意外:“涿郡的官吏们,有这样的议论吗?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