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文学 > 扶摇九霄传 > 第一卷沧海拾珠 第四十三章 文人走武路 上

第一卷沧海拾珠 第四十三章 文人走武路 上

    “甚意思?”

    赵寻安轻笑着问,吕轻才感言:

    “小生也不是第一次接触名士大儒,即便心中想,可总要推辞几分,显示自己并不在乎那些阿堵物。”

    “毕竟文人的根骨最重,还是要展现一下自己的矜持。”

    “如先生这般在商言商的,小生还是第一次遇到。”

    见大胖子满脸感慨,赵寻安笑了:

    “才某想要,财某也想要,既然鱼与熊掌可兼得,某为何要推?”

    吕轻才也是个心思灵巧的,刹那便明了赵寻安话里的意思,忍不住高高竖了个大拇哥:

    “如先生这般爽直之人,在文坛真是不多,小生佩服!”

    摆摆手止住吕轻才的夸赞,赵寻安提壶与他斟满酒,认真说:

    “既然你我已经谈开,那便说说,如此相迎的真实缘由。”

    “莫再言财,玉京乃我大乾都城,每年往来名士数百,几个能有我这般待遇?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赵寻安忍不住看了看桌上棉帕,好家伙,擦下的胭脂怕不得二两重。

    “山河先生要听真话还是假话?”

    吕轻才与赵寻安碰杯,再次一饮而尽,赵寻安眉头微挑,大胖子好酒量,同样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“自然是真话,假话万万千,可能抵真言一句?”

    “家父朝中为官,小生消息自然比他人灵敏。”

    “朝中看好先生的王公大臣属实不少,官家也是赞誉有加,今后必然是宦海一颗冉冉升起的大星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有个二三十年的沉淀,入阁为相近乎必然。”

    “若能傍上先生,哪怕家父告老,我这种没有本事的纨绔子弟,也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。”

    听闻吕轻才如此说,赵寻安也是有些惊奇。

    大胖子秉性属实和油腻外貌相驳,说自己爽直,其实他也不差。

    既然说开,赵寻安也不与他瞒着,再斟酒一饮而尽,呼着酒气说:

    “你且等着,待明日过后,某这山河先生的名号,怕是要再胜上三分!”

    “先生可是再有镇国传世的好诗词问世?”

    “若有定要交于诗社运作,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锭子!”

    满脸通红的大胖子俩眼放光,赵寻安咧嘴笑:

    “怕是比诗词,还要重些!”

    坚决辞掉吕轻才为己安排的淸倌儿,待出了富丽堂皇的楼阁赵寻安才发现,根本不是什么酒楼,而是一家人来人往热闹非常的风月楼。

    “哇,那几位姐姐的胸脯子,为甚那般大?”

    站在门前,赵萍儿望着站在二楼挥着帕子招揽客人的妓子连连感叹,时不时还落目看看自己胸前。

    赵寻安满脸黑,扯住她的耳朵便走,死妮子脑袋是越来越秀逗,说来也怨自己,一个大男人,属实不知该如何与她讲解两性知识。

    玉京居,大不易。

    寻了个地处偏远的狭小宅院,一个月的租金竟然花了五十两,心痛的赵萍儿直絮叨,赵寻安不理她,在屋里认真填写文书。

    翌日,赵萍儿留在居所打扫收拾,赵寻安骑着杂花马先到了吏部,递于门子一封信函转身离去,并未入内,到了礼部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见是这些时日声名鹤起的山河先生的信函,两部门子紧忙找到上司说明,门子的上司二话不说寻到两位主官,把信函奉上。

    吏部礼部院子相邻,期间有小门相连,两位尚书正在一室饮茶闲谈,听闻此事也是好奇。

    长相清秀的吏部尚书方泽如放下茶盅,一边拆信一边好奇地说:

    “时间这般紧了,却不进来办待考手续,只是留封信便走,赵大才子这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“不凡之人行不凡之事,春闱这般紧要的事情,说不得是觉得第一次上门不够隆重,先下拜帖再选个好日子登门。”

    胖墩墩的礼部尚书吴沛杨乐呵呵的说,方泽如闻言笑了:

    “不愧是礼部尚书,这般事情都能扯到礼数上去,不嫌荒谬?”

    “没得办法,干了半辈子与礼相合的事情,不管啥事都想往那边套。”

    两位尚书相视一笑,同时抽出信函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……出大事了!”

    只扫了两眼二位尚书就变了脸色,起身便往外跑:

    “来人,备车,去皇城!”

    就在两部主官急匆匆赶往皇城的同时,赵寻安已然来到天策府外,把举人的告身牌子还有昨个填好的文书交给了看守的千总,认真说:

    “蜀凉行省举子赵寻安,前来天策府备案登录。”

    “举人老爷,武举备考应去兵部备案,来天策府却是错了。”

    值守千总双手把牌子文书递还。

    武举本就是官身,若是春闱上榜,最差也得是个校尉,客气些总没错。

    “没错。”

    赵寻安又把牌子文书推了回去,笑呵呵的说:

    “我是文科举子,想要转报武科春闱,必须在天策府备案登录,这可是传承数百年的规矩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您稍等!”

    千总大大的咽了口吐沫转身便走,一个文科的举人却要来考武科的春闱,可真是百年难遇的稀罕事!

    赵寻安负手站与门外,看着宁静大路细思量。

    大乾开朝两百年,天下大乱,诸国互相攻伐,百姓民不聊生。

    地处必争之地的大乾被数国攻伐,兵将死伤颇重,时任天策府大将军的赵怀安号召青年才俊从军护国。

    其时正逢春闱,两千六百三十一位文科举子同登天策府,解长衫披鳞甲,投笔从戎护国疆!

    一代文才转武蕴,待九年征战再回归,只余七人皆白首。

    却换来,大乾六百年平安!

    自那以后,大乾便有了文科举人报武科的口子。

    只是大乾自立国便重文轻武,即成举人便有了官身,哪怕不参加春闱也是清贵文官,再无一人自降身份走武科。

    赵寻安,却是大乾六百年来第一人。

    “你们说的,可是真的?”

    听闻两位尚书所言,正在御书房批奏折的官家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,方泽如、吴沛杨同时点头,双双奉上信函:

    “赵寻安信函在此,陛下请看。”

    扔下手中地方官呈上的尽是吹捧之言的问候折子,官家拿起信函一看,还真是赵寻安那分外养眼的欧楷。

    “简直胡闹!”

    扫了两眼信函官家猛拍桌子,气哼哼的说:

    “明明有治国安邦的大本事,却偏要走杀伐护疆的小路子,赵家子这脑壳,莫不是坏了?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