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文学 > 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 > 第350章 一步到位

第350章 一步到位

    羽林、虎贲二校扩编为军!

    对于长安朝堂内外,这其实算不上多么惊人的消息。

    ——早在刘荣获封为太子储君,并设立羽林、虎贲二校,来作为储君专属武装力量的时候,这两部校尉分别扩编为军,就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了。

    说起羽林、虎贲二校扩编,就不得不提如今汉室承自嬴秦,且至今都在沿用的什伍之制。

    什伍之制,也被坊间私下称为:二五之制。

    顾名思义,便是以‘二五’的循环数列,作为军队编制的基数。

    五人为一‘伍’——主官伍长,也称伍佰;

    二伍,即十人为一‘什’——主官什长,也称十人长;

    五什,即五十人为一‘屯’——主官屯长;

    二屯,即百人为一‘曲’——主官曲侯,也称百人将。

    在军中,那些胸大无脑,没有多少战术素养,但个人武力超群的猛人,便大都是这个职务。

    嗯,刘荣一直都觉得,李广是个很出色的曲侯,即百人将……

    便这般以‘二五’的基数类推:五曲为一‘队’,兵五百,主官队率,也称司马;

    到了队率司马这一级,便是跻身中高层将官,会被人私下称之为裨将,稍微不要脸些,也勉强可以口称‘末将’了。

    二队为一‘校’,兵一千,主官校尉;

    这就是实打实的偏将,也完全有资格口称‘末将’,且有战时自主指挥权的的高级将官。

    五校为一‘部’,兵五千,主官都尉。

    绝大多数时候,一‘部’,也被称之为:一军。

    主官正式职务为某某都尉,也被称之为:某某将军。

    比如当年细柳营初立,周亚夫的正式职务,便是中尉兼细柳都尉;

    飞狐军创始人:令勉生前的职务,则是飞狐都尉领车骑将军。

    后世人多有耳闻的‘部曲’一词,便是源自这套编制系统当中的部、曲两个编制单位。

    了解到如今汉室的军队编制系统:二五之制——尤其是校尉千人、都尉五千人的满编兵员数,便很难不对此感到疑惑。

    千人组成一校?

    五千人组成一部,即一军?

    不对吧?

    ——北军可是有足足七个校尉,每个校尉更是有足足两千人,共计一万四千人!

    按五千人一部的标准来算,北军都快能凑出三‘部’,即三军了!

    飞狐军,以及已经作古的细柳营也是——飞狐八校一万六千人,细柳六校一万两千人!

    无论是‘每校一千人’还是‘每部五千人’的编制标准,北军、飞狐军、细柳营都是严重超编!

    北军且不说,人家好歹是如今汉家唯一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禁军,超编也情有可原。

    怎么飞狐军、细柳营,也都是这般?

    事实上,汉家的军队编制,确实是严格按照‘什伍之制’来组建。

    一校就得是一千人!

    一部就得是五千人!

    但禁军和常备野战军例外。

    北军、飞狐军、句注军,以及作古的细柳、霸上、棘门三营,都在什伍之制所规定的编制基础上,享受到了超编的特权。

    却也不是无序超编;

    而是极为统一的:‘校’统一从千人超编为二千人。

    ‘部’一级则根据具体需求,从规定的五校,适当扩编至六到八校。

    至于原因,其实也很好理解。

    ——在‘校’一级以下,汉家自秦继承来的什伍之制,至今都还能发挥编制优越性!

    虽然没有后世新时代,华夏步兵部队的三三制那么先进,但以伍为战斗小组、什,即二伍左右掩护的基层战斗编制,在这个时代依旧是极为先进。

    以伍为战斗小组,以什,即两伍左右掩护;

    以屯为基本的行动单位,曲为最低一级的战术执行单位;

    以队为最低一级的战术任务履行单位。

    从最低级别的‘伍’,一直到五百人的‘队’,这套编制体系都堪称完美——至少是极其适合如今,尚还处于冷兵器时代的华夏军队。

    但从五百人的‘队’,到千人的‘校’,这套体系的漏洞就开始逐渐显露了。

    前文提到:在战争中,汉家军队的作战方式,是以‘伍’为战斗小组,‘什’下辖两伍交替掩护。

    五十人的屯,则会和同属一曲的另一个屯,在更大范围内的战场上互相掩护。

    和五人战斗小组、两个小组相互掩护一样——以五十人为战斗小组plus,两个战斗小组plus互相掩护。

    到了五百人的队一级,就不再是这样了。

    ——队,作为战场上有独立行动能力的单位,往往是需要单独执行战术指令的。

    而且两个‘队’的行动,不再是彼此掩护,而是各自单独完成一项战术目标。

    比如一场战争中,遭遇敌方落单的一股兵马,汉家将官很大概率会第一时间下令:甲队,正面进攻!

    乙队、丙队侧翼迂回!

    丁队留守中军,以防不测!

    关键就在这里。

    ——在战场上,要想对一支敌方部队完成正面冲击、两面包抄等动作,同时又保证中军有留守力量,不至于倾巢而出,至少需要四个五百人编制的队!

    且这样的战斗,往往并非‘部’一级的主官:都尉,带着一部五千人去打,而恰恰是那些校尉去指挥。

    部一级的都尉,也就是将军们,会在军帐里对着地图比划,然后制定某某校打这里、某某校打那里这样的大体战略。

    真正亲临战争,进行前线指挥——尤其是临阵应变的,是校尉。

    明白了这些,就不难理解汉家军队‘校’一级的编制,为什么明明只能有两队共千人的编制,但禁军、野战军,却都统一超编为四队共两千人了。

    ——如果手里只有两队,那校尉在临敌时,唯二能下达的军令是:甲队为前军掩护,乙队为后军撤退,交替掩护撤军!

    或者是简单直接的:甲队进攻,乙队留守。

    但有了四队,指挥空间就大很多了。

    可以像前文所举的例子那般,一队正面冲,两队侧面包,再留一队以备不测;

    或者从前、后、左、右分别围住本方中军,摆出龟壳阵坐等对方冲杀。

    至于汉家至今都还保留着‘二队为一校’的编制制度,而不是直接改为‘四队为一校’,则是由于:二者皆有可取之处。

    ——二队为一校,在战时临时编制当中,是够用的。

    因为战士临时编制,大多数时候是要守城、守营。

    一队作战,一队轮换,足矣。

    而四队为一校,则更符合禁军及常备野战军的需求。

    所以,二队为一校的理论规定便保留了下来,成为了郡县兵马,以及战时临时部队所采取的编制规定。

    而有额外需求的禁军、常备野战军,也得到了四队为一校的超编特权。

    一校千人,超编为一校二千人,更准确的说法其实是:二队一校,超编为四队一校。

    校一级的翻倍超编搞清楚了;

    部,即‘军’一级的混乱超编,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——校一级从两队超编为四队,是战时需要更多独立的作战单位,来履行更多战术调度。

    而部,即‘军’一级,从原则上的五校,酌情扩编为六到八校,则是兵种问题。

    和前者一样:什伍之制中‘一部五校’的规定,是郡县兵,以及战时临时部队的编制组成标准。

    缘由也很简单: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。

    一部都尉,也就是一军,无论是在行军过程中,还是在安营扎寨后,都需要五个校尉分别成为:前军先锋,左、右侧翼,以及后军、中军。

    而禁军和常备野战军,之所以要在这五校外,再多添一到三个校尉,则是为了弥补兵种缺陷。

    好比飞狐八校,为别为:材官巨盾;

    长弓射声;

    硬弩崩山;

    剑盾;

    戈戟;

    弓骑;

    轻骑;

    及遂营。

    总共八部校尉,包含了轻重步兵,轻、弓骑兵,弓、弩兵,乃至工兵等各个兵种。

    几乎涵盖已知世界所有兵种、如今汉室所列装的各类制式武器;

    这使得拥有这八个校尉,拥有全兵种的飞狐军,可以独自应对任何兵种的敌人,且不会被敌人兵种压制。

    说白了就是:作为禁军和常备野战军,独自面对敌人是常态。

    真到了要紧时刻,不可能说从哪里调一支你没有的兵种,来解你的燃眉之急。

    ——你这支禁军、常备野战军存在的意义,本身就是解汉家的燃眉之急!

    你再来个燃眉之急,那不用玩儿了,毁灭了算逑。

    飞狐军八校如此,北军七校也基本一致,唯独少个遂营。

    但北军本身驻扎在长安,有少府的工匠随时能拉来用,并不像常驻飞狐迳那块无人区的飞狐军那般,需要自备工兵。

    已经作古的细柳营六校,倒是和飞狐军一样,有一校是遂营。

    细柳营六校比之飞狐军八校——少的二校,是弓骑、轻骑。

    没办法。

    太宗皇帝那会儿,汉家的状况,别说是装备出四千骑兵了,就算是四千匹马,也绝对是一个国家级难题。

    人家飞狐军那两支骑校尉,满共四千骑兵,都还是太祖高皇帝平城一战过后,将战场缴获,或战后抓捕的一万多匹匈奴战马一股脑全给了令勉,才最终练起来的。

    了解了以上种种,再看刘荣的羽林、虎贲二校。

    从最开始,刘荣以五百人为第一批兵源数,并先后将两支武装分别扩编至两千人,并确立‘四队一校’的编制,其实就已经能看出来刘荣的意图了。

    这就是禁军和常备野战军的编制。

    而今,刘荣要在羽林校尉、虎贲校尉的基础上,扩编出羽林军、虎贲军;

    是要和北军、飞狐军、细柳营那般,朝着全兵种综合部队搞,还是往单一兵种集团的方向搞,却是刘荣需要好好头疼一下了。

    ——全兵种,打仗可以应对任何问题;

    但若是作为禁军,兵种似乎也不需要太全。

    北军那情况不一样。

    三天两头扩编出征,不是去关东平叛,就是去南方镇压百越、去北墙支援边防。

    而在刘荣看来,真正意义上的禁军,需要的兵种其实没那么多。

    禁军要骑兵做什么?

    要戈矛做什么?

    最起码,弓骑兵是不需要的吧?

    毕竟禁军的职责,是必要时守卫都城和皇宫;

    需要禁军骑射的状况,实在不大可能发生。

    简单思考过后,刘荣便有了初步想法。

    ——材官巨盾,作为汉室军队的前排肉坦,是有必要存在于禁军当中的。

    但完全不需要专精于举着比人还高的巨盾充当前排,而是可以进化为重步兵。

    比如:全身着甲,配备长柄重武器之类。

    具体进化方式,刘荣需要再考虑考虑。

    再有,便是弓弩部队——根本没必要拆分为:弓、弩,完全可以让熟练的弓箭手多装备一把弩机。

    根据情况自由切换弓或弩,也可以在挽弓脱力后,继续用弩维持火力。

    重步兵、远程火力都有了,轻步兵就简单了——什么刀盾、戈矛,直接合成为:甲兵!

    身着甲,手持剑,已经是这个时代相当精锐的轻步兵兵种了。

    甚至都未必还能算作轻步兵!

    骑兵……

    好吧,刘荣愿意妥协,留一支骑校尉。

    但也别分什么弓骑、轻骑了——直接给骑兵同时配备长剑、弩机,权当是机动力量。

    这就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重步兵、轻步兵、弓弩兵、骑兵——四个兵种,对于禁军而言,已经有点繁杂了。

    再根据羽林、虎贲二校现有的优势,或者说是特长——羽林多搞两个弓弩校尉,虎贲多搞两个重步兵校尉,就算是搞定了。

    编制也简单:羽林、虎贲,皆各八校,各一万六千人的编制!

    加起来三万两千人的禁军,够用了。

    倒是除羽林、虎贲之外,刘荣打算在河套一带新设的常备野战军,让朝堂内外都一阵口干舌燥。

    ——一支纯骑军!

    ——一支全兵种综合军!

    无论是史无前例的前者,还是与飞狐军一般无二的后者,都足以让每一个有志向的功侯、朝臣,为这两支都尉部的主将人选而疯狂!

    却无人知,这两支常备野战军的主将,刘荣也早已经成竹在胸了。

    汉家第一支纯骑军:朔方都尉,由弓高侯韩颓当担任!

    至于汉家真正以上的‘第二个飞狐军’——河西都尉,则由博望侯:程不识担任……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