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文学 > 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 > 第335章 连锁反应?

第335章 连锁反应?

    西域的事虽然被刘荣理智的暂且搁置,但河西,刘荣却也是按捺不住胸中激动,暗下盘算了起来。

    说起来,在这场汉匈河套战役之前,汉家西北边墙与匈奴人交界的部分,其地形非常特殊。

    ——河套东侧、南侧,是汉家的北地、陇右、上、代等郡;

    河套以北,是匈奴慕南;

    西,则是以祁连山脉为依托的河西地。

    至于河套以南?

    怎么说呢……

    河套之所以叫‘河套’——之所以能让黄河绕出半个大圆,将河套除南面外的其他方向包的严严实实,就是因为河套地区的地势,比周边都要高出不少。

    而河套的高地势,又恰恰是源自于衍生出河套地区的:黄土高原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河套及周边地区的地势,基本就是:河套南边是高原,河套本身也是高原向北侧衍生出来的一块凸起部分;

    就像是三面临海的半岛——河套地区除了南接高原,其他三面,都是地势明显比河套更低的草原、平原。

    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过去,从来都没人敢幻想有朝一日,汉家能在不付出巨大伤亡代价的前提下,轻轻松松得将河套拿下。

    ——哪怕是在热武器横行的后世新时代,从低地势向高地势发起冲击,也依旧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;

    自更别提如今,尚还处于青铜时代末期、钢铁时代初期的冷兵器时代了。

    毫不夸张的说:在飞机大炮、钢铁洪流肆虐蓝星之前,河套的拥有者,始终可以对北面的幕南、西边的河西,以及东侧的汉家边郡,保持居高临下的战略威慑。

    在过去,汉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才会将边墙防务的大半重心,都集中在西北沿线,即北地、陇右及上、代(郡)一线。

    至于东北沿线,则直接丢给了燕、代、赵三个戍边王去操心。

    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,那场险些颠覆了汉家宗庙社稷,甚至是差点就让神州陆沉的外族入侵战争,也同样在告诉全天下的汉人:谁有河套,谁就能随时动手,自高而下,出其不意!

    而现在,河套为汉家所有了。

    形式,已经彻彻底底的扭转。

    ——过去,匈奴人捏着河套这块宝地,春、夏、秋三季可以放牧,冬天还可以在温暖的河套过冬;

    与此同时,匈奴人还能通过河套的地理优势,对东侧的汉边保持战略威慑,并不费一兵一族,时刻保持对河西地区的掌控。

    但随着河套易主,曾为匈奴人所有的一切优势,都已经转变为了汉家的。

    你的河套很不错;

    但现在,是我的河套了……

    “有了河套,西北边墙,如北地、陇右、上、代等郡,便算是压力骤减。”

    “反倒是匈奴人的河西、幕南,要时刻处于我汉家的活力范围之内;”

    “只要想,我汉家便随时可以兵出河套,或北上踏足幕南,或西进染指河西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有高阙作为屏障,幕南,匈奴人倒是暂时不用太担心。”

    “但河西嘛~”

    “嘿;”

    “河西和河套之间,可没有第二個高阙啊……”

    看着那张在短短几年内,就已经被自己摩挲出些许淡黄色的巨大堪舆,刘荣的嘴角上,也不由得流露出一抹由衷的笑意。

    对于匈奴这个政权,或者说是特殊整体,刘荣自然是了解极深。

    用一个较为形象的参照物来举例:如今的匈奴,就像是完全遵从丛林法则,尚未从原始、野蛮发展到文明阶段的宗周。

    没错;

    宗周。

    就像是周天子名义上为天下王,实则却有八百诸侯各自为政,乃至于彼此攻伐。

    周天子可以征召各路诸侯勤王,如今的匈奴单于庭也一样——要打仗了才会调动各部兵马,平日里根本管都不用管,任他们天南地北,自生自灭。

    周天子凭借朝贡体系,来维持对各路诸侯的掌控,匈奴单于庭亦然——以每年一次的蹛林大会,来作为匈奴各部与单于庭之间的纽带,并以朝贡彰显单于庭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。

    唯一不同的点在于:宗周再怎么着,也是一个文明。

    周天子压制诸侯,并不需要完全仰仗武力,而是可以用礼制、道德去进行压制。

    就好比说你,是宗周时期的一位诸侯;

    你就算再怎么野心勃勃,再怎么兵强马壮,也还是不敢明着对周天子说:你这天下,该寡人坐坐啦!

    别说是明着造反了——便是自称为王,都是宗周各路诸侯小心翼翼试探百十年,才最终通过‘相王’的方式得以成行。

    何谓‘相王’?

    即:相互尊王。

    好比你是一个诸侯,想称王;

    你和另一个诸侯关系不错,知道他也想称王;

    于是你俩一合计:哎呀~

    王这个东西,自己尊自己,多少有些没脸没皮啊~

    而且说出去,吃相也多少有些难看了。

    要不,咱俩相王吧!

    我尊你为王,伱尊我为王!

    这样别人问起来,我们也能说:哎呀~

    我不想做王的~

    还不是那个谁谁谁,非要尊我为王……

    那他都尊我为王了,我作为好朋友,总不能真把他当臣子、当地位比我低贱的人吧?

    所以,为了能和他以平等的身份相处,我也只能尊他为王了……

    这,也恰恰是刘荣认知中,如今的匈奴单于庭、如今的草原,与曾经的宗周列国、曾经的中原唯一不同的地方。

    ——华夏人要脸,讲礼义廉耻,将忠孝道德、人伦孝悌。

    哪怕周天子已经暗弱,甚至很可能已经虚弱到一触即溃的程度,大家也不会直接发兵推翻周王室;

    而是会小心翼翼的通过‘相王’的方式,来先把自己的地位,拉到和周天子隐约平齐的位置。

    没错;

    周天子号‘天子’,实则却并不称皇、帝,而是称:周王。

    诸侯相王,等于说是通过这种委婉的方式,为自己及后代子孙,赢得了一个和周天子平齐的理论政治地位。

    ——你是周王,我是秦王,他是齐王;

    大家都是王,没道理我们就非得听你的啊?

    咳咳,那么既然大家都是王了,那咱们俩打一架,应该也不能算是谋反了吧?

    顶多就是王和王、国和国之间打了一仗罢了。

    既然是打仗,那我一不小心把你灭了,也不是那么无法理解诶的事了吧……

    看看;

    这就是华夏人含蓄、委婉的文化,在那个时代最直接的体现。

    ——连造反,连取而代之,都要一步步去试探、去蚕食;

    但在草原上,尤其是在匈奴单于庭的统治下,事情却是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。

    单于庭对草原的统治,最多有二成,是源自于刻意营造的君权神话,以及宗教信仰;

    余下八成,全都是武力压制!

    只有武德昌盛,军事实力强大的单于庭——只有能一挑全草原的单于庭,才能保持对草原的绝对统治!

    甚至即便是这样,也只是避免了硬碰硬的军事政变,却反而加剧了各部族发动刺杀政变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简单来说吗,就是草原各部之所以服单于庭,之所以愿意接受单于庭的通知、之所以愿意亲吻历代匈奴单于的脚趾,以献上自己所有的忠诚,唯一的原因是:打不过。

    打不过,所以臣服;

    但正所谓,哪有小孩儿天天哭,哪有打架天天输。

    总有一天,单于庭也会像每一个华夏王朝,乃至于每一个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上的政权一样,迎来自己的下坡路。

    到了那一天,草原不说是群起而反‘暴匈奴’吧,也起码是:匈奴失其鹿,游牧之民共逐之。

    事实上,都不用等到匈奴单于庭,暗弱到周天子那等程度的一天。

    就说眼下;

    失去河套的匈奴单于庭,已经因为无法从河套——从已经为汉家所有的河套,对河西地区保持战略威慑,而逐渐失去河西地区的掌控了。

    当然了,和宗周之时,各路诸侯小心翼翼试探,一点点蚕食一样;

    依旧和幕南地区、和大草原接壤的河西地区,并不会就此一夜之间跳反,明着反抗匈奴单于庭。

    但对单于庭威信的臣服,必然会因此而开始逐步削减。

    类似听调不听宣啊,臣服不纳贡啊之类,也必然会在肉眼可见的将来,成为河西各部对待匈奴单于庭的日常。

    而这,也恰恰是匈奴——这一人类历史上极其特殊,且绝无仅有的松散游牧部落联盟政体,所独有的特性。

    这个特性,说不上是好是坏;

    在单于庭强大的时候,这个特性,保证了单于庭对草原的绝对统治,保证了匈奴单于庭对草原各部的绝对威信。

    但在单于庭羸弱——甚至仅仅只是稍显颓势的时候,这又成了敲响单于庭、单于本人丧葬的罪魁祸首。

    就像是狼群;

    雄性成员们足够强大,自然是让狼群再也不用担心猎物不够多、食物不够吃。

    在狼王足够强大、足够压制族群内部的雄性成员时,这个狼群必然是无比强大的。

    可一旦狼王显露出老态,族群内部的每一个雄性成员,都会对狼王发起癫狂的攻击。

    更可怕的是:狼群的狼王老去,仅仅只是会诞生一位新的狼王;

    待新的狼王诞生,狼群就又将从混乱重归秩序。

    但人类不会;

    草原上的游牧之民更不会。

    他们会说:我做不了这个狼群的狼王,那我就脱离狼群,自立为王!

    更何况在如今的草原,匈奴单于庭——匈奴单于这个‘狼王’统治下的各部头人,本身就是各自部族毋庸置疑的狼王。

    至于单于,与其说是狼王,倒不如说是百兽之王。

    一如如今的大草原、匈奴单于庭,被汉家私下称之为:百蛮大国;

    而单于,便是这百蛮大国的百蛮之王……

    “要想确保河西不失,军臣就必须对河西动武!”

    “——至少要动一次!”

    “屠几个部族,杀鸡儆猴,以血立威,才能让河西各部安分几年。”

    “但如今的匈奴单于庭,还有余力在河西杀鸡儆猴,以血立威吗?”

    喃喃自语着,刘荣不由又是自顾自摇头一笑。

    ——去年年末这一场河套-马邑战役,事实上并没有对匈奴人的有生力量,造成太过明显的打击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河套战场,匈奴人根本就没死多少战士!

    呃,如果抛开匈奴人,从此失去了河套,外加那十几二十个部族的事实不谈的话……

    一场两面开打的战役,匈奴人实际上的伤亡人数,很可能和去年年初,那场由匈奴右贤王伊稚斜主导的朝那之战差不多。

    单论军事实力,匈奴人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,而受到太大的影响;

    若是想,匈奴单于庭完全可以,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对河西地区的军事行动,来延长自己对河西地区的统治期限。

    但汉家夺得河套最值得高兴,同时,也最让匈奴人坐立难安的,并不是这场战争中的损失;

    而是有了河套之后,汉家发动的下一场对匈战役,将极大可能让匈奴人,遭受无法想象的巨大损失。

    比如河西;

    比如高阙;

    比如,高阙身后的幕南,以及匈奴人部署在幕南的政治中心:龙城……

    “开春之后,军臣~”

    “嘿;”

    “顶多也就是在高阙叫嚣一阵,而后便又是派使团来长安,对朕许愿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之后么……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“嗯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汉家拿不下高阙,他军臣,也夺不回河套。”

    “两家大抵会在博望-高阙一线隔大河而相望、对峙,直到其中一方懈怠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军臣老贼,是断然无心,去搭理河西那些上蹿下跳的部族的。”

    “说不定此刻,军臣就在期盼朕能一鼓作气,将博望一线的军队调往河西,好给他军臣可乘之机呢……”

    想到这里,刘荣的嘴角之上,只油然生出一抹令人脊背发寒的讥讽笑意。

    “但朕手里,可不止这点军队啊……”

    “博望一线的北地方面军,可远远不是朕的全部家底……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“嘿,嘿嘿……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“葵…夏雀啊;”

    “去把中郎卫青唤来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淮阴兵书,这也看了个把月了;”

    “朕,得好生考校一番……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