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文学 > 我父刘玄德 > 第111章 徐璆行县

第111章 徐璆行县

    徐璆一方面是身体力行,走完整个东海国,给士、民一个榜样和信心,让他们知道国相并没有放弃西部诸县。

    另外一方面,也是想亲身看看西部的毁坏程度,好在心里有个数。若是一无所知,日后当如何重建西部诸县?

    因此,他坚决西进,却没想到刚到了襄贲境内,竟然看见炊烟了。

    莫非西部诸县的残破程度,远比想象中要好?

    想到这里,徐璆不由来了兴趣,频频催促队伍加快速度。

    所谓望山跑死马,看见炊烟和走到炊烟处却是相距甚远。

    好在襄贲也是平原地区,下午时分,车队也已抵达一个村落。

    这村落中看起来有四五十户,名为溪山村,竟然是个新建的村子。

    徐璆闻言大为惊讶,询问面前的农夫:“汝等何时而建,可有里正,亭长?”

    农夫已经看出眼前这老者来历不凡,恭敬的跪服在地上,答道:“我等乃是两个月前,自郯城而来,乃是方伯所置。村中有里正,亭长恰好也在,贵人可去村中接见。”

    徐璆闻言,点了点头,心中依旧有些不解。

    方伯安置的。

    那刘备从哪里来的钱粮?

    他居然舍得把钱粮花在黔首身上?

    不过徐璆也知道,眼前这个农夫能回答这些已经相当不错了,很多黔首看到贵人,立刻就变得语无伦次,不知所云了。

    至少这农夫还知道里正和亭长所在,还知道邀请自己入村。

    沉吟了片刻,徐璆朝着自己的车夫亲随道:“赏他二十文钱,我们进村。”

    那亲随在农夫欣喜的目光中,给了对方二十文钱,前者连连感谢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二十文钱虽然不多,但足够买上半斗粟米,足够全家饱食一餐了。

    没错,郯城、开阳、莒县等粮食充足的地方,二十文可以买上一斗粟米。可在二三十里之外的襄贲,粮食刚够吃食的地方,这粮价已然翻倍了。

    所以粮食的价格,永远不是平均价格,而是看最后一个买到粮食的人出得起多少钱。

    进村之后,徐璆看见村落干净整洁,道路上竟然没有粪便,墙角沟渠里还铺上了石灰粉。

    徐璆将这些默默记在心里,等会自然会询问里长和亭长。

    溪山村的里正已经是古姜了,之前的里正的脑袋已经被挂在城墙头上了。

    不过古姜和其他的八个里正都算是试守,也就是临时工,只要今年干的不错,明年便可以转正。

    此时,他正在家里招待亭长吴征,请教里正的内幕。

    “老古兄弟,你也无须太过担心,以我多年的经验,你只需要在收成的时候,组织好大家纳粮交税,其他事情,县里都不会太过苛责的。”

    吴征喝着浊酒,丢了一粒花生进嘴里,后世很多人认为花生是明朝才从美洲传入中国的。

    可实际上这东西早在西汉就已经有了,只是种植起来比较麻烦,再加上产量的问题,在中国一直没有大规模种植罢了。

    吴征面前有四个菜,除了花生米外,竟然还有一小碟咸肉,这可是相当好的珍馐,再加上花生这种比肉也不逊色的硬菜,当真算得上一场好宴了。

    可见古姜也是下了大本钱了,吴征是非常满意,吃人的嘴软,既然享受过了,那他也很是认真的提点了对方一番。

    “不论州郡,唯税赋最重,其他都可宽容一二。尤其现在兵荒马乱,州郡养兵数万,没有钱粮,靠什么去养那些士卒?”

    吴征也是个老甲士了,立过功劳,受过伤,退伍之后被安排了这么个亭长。

    “别看你们要缴五成钱粮,可这钱粮里却是包含了算赋、口赋、亩税,践更钱全都算在里面了,还白给了伱们房屋、农具,你们可就偷着乐吧。”

    吴征其实挺羡慕的,汉家制度,三十税一,可那仅仅只是粮食税。除此以外,还有杂七杂八的税收,要远远超过粮食税十倍都不止。

    眼下大部分农家,税赋的压力几乎要占到总收入的六七成了,而古姜他们仅仅是上交五成,如何不是占了大便宜了。

    不过他们也未必没有隐患,这田产虽然分田到户,可所有权却依然在官府的手里,他们算是官府请来的佃户。

    不过当时官府也留了个口子,允许他们攒钱赎买,只要出的起钱,就可以把土地转为私有。也正是这个口子,吸引了古姜这些并非走投无路的人也加入了民屯中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都不妨碍溪山村,襄贲县,乃至整个东海西部三县,这片地区所有的民屯户都对刘家父子感激涕零。

    以吴征来看,这还只是个开头,等到今年夏收,粮食收上来了,缴纳了税赋,剩下的都归了自家的时候,对刘使君的感激之情才会到达巅峰。

    那时候,恐怕就是让这些农人为使君去死,也会有大把大把的人愿意吧。

    古姜对吴征频频劝酒,他准备的也不是什么好酒,而是酸涩浑浊的劣酒,可就是这种酒水,吴征也半个月没舍得喝过了。

    这一次算是大快朵颐了。

    两人正先聊着,突然外面跑进来几个孩童,冲着古姜和吴征就大喊贵人来了。

    古姜和吴征顿时一惊,微微醉意都被吓的不翼而飞。

    别管来人是谁,能叫贵人的那一定不一般。

    两人赶忙打来水冲了把脸,去去酒气,接着整理了下头巾衣服,就打算出门迎接贵人。

    却没想到贵人来的速度也快,这会儿的功夫,就已经到古姜家门口了。

    “你们俩谁是亭长,谁是里正?”

    一个锦袍汉子走进院子,扫视了一圈,没发现什么问题,便朝着古姜和吴征问道。

    古姜和吴征赶忙自我介绍。

    “我是本村里正。”

    “我是此处亭长。”

    锦袍汉子点点头:“尔等可知是谁来了?”

    古姜和吴征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锦袍汉子冷哼一声:“外面的乃是东海国相,府君徐璆大人。”

    府君!?

    古姜和吴征好悬没瘫倒在地。

    他们俩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员也不过百石大吏,何时见过两千石的府君。

    古姜倒是见过方伯家的公子,只是不知道这位公子是多少石俸禄。

    看见古姜和吴征好似两只受惊的鹌鹑,不由自主的缩成一团时,锦袍汉子露出了自得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行了,你们二人也不用害怕,我家府君爱民如子,只要尔等如实回话,不但无罪,还会有赏。”

    锦袍汉子话锋一转,安慰起眼前两人。这一搓一揉,就已经让古姜和吴征老老实实,服服帖帖的听他吩咐了。

    古姜和吴征连连点头,还对锦袍汉子感激不已,跟着他出了自家院子。

    此时外面的道路已被车队堵塞,徐璆已经走下马车,站在原地打量着四周。

    虽然这个村子人气还不够足,却有着勃勃生机,仿佛春天即将到来一般,让徐璆有些开心。

    “参见府君!”

    在锦袍汉子的引领下,古姜和吴征朝着徐璆跪拜行礼。

    “且起来吧,汝家中可有酒水吃食?且去安排些个,不足的可领了钱去找同村购买。”

    徐璆确实挺随和的,问清楚古姜是里正后,对他吩咐道:“我这些下属也连日辛苦,奔波荒野,今天就不走了,在贵村叨扰一晚,就劳烦你好生安排了。”

    上位者可以客气,态度可以和蔼可亲,可要求却不能打折扣。

    古姜虽然不明白这点,但他的行动却恰好回答正确了。

    他赶忙应了一声,立刻发动起全村村民,让他们将家里珍藏的肉食、鸡子,好酒之类的物件统统拿出来。

    村民们自然不敢有半点反抗,甚至连不满都没有。

    这可是府君!

    整个溪山村忙碌了起来,男人纷纷取了家中的珍藏送往里正古姜家,女人则拘着孩子回家,生怕小孩子不懂事,冲撞了府君车架。

    徐璆确实亲民,对于古姜家竟丝毫不嫌,还一屁股坐在了石墩上,招呼古姜和吴征道:“坐吧,都坐吧。”

    等古姜和吴征坐下之后,徐璆面色和蔼道:“无须紧张,只要尔等没有作奸犯科,今日本府恕尔等无罪。”

    看见古姜和吴征脸色放松了一些,徐璆心中暗自点头,看来此二人倒确实是没做什么恶事。

    其实刚才这句话,是徐璆的一波试探,但凡心中有鬼,听见此话不但不会放松,更会提心吊胆,战战兢兢。

    往日,徐璆就用此招找出过不少贪官污吏,屡试不爽,可见这一招的效果有多好。

    眼见两人不是奸猾油吏,徐璆也就直接了许多,开始询问起春耕前的准备,口粮是否足够到夏收,村子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等比较接地气的问题。

    古姜这时候倒是不慌了,虽然有些慢,却一个接着一个的回答徐璆的问题。

    只是每次回答问题,他都忍不住先感激了一通州牧父子,让徐璆听的有些诧异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,古姜不该有这样的行为,就算拍马屁也轮不到他一个微末大小的里正。

    听着听着,徐璆有些明白过来了。

    原来他们屯田的口粮,种子,农具,甚至是耕牛,都是方伯父子俩费心筹措来的。

    “哦,那你们知道方伯是从哪里筹集到这些东西的吗?”

    古姜和吴征一起摇了摇头:“并不知晓。”

    徐璆也不失望,本来就没指望他们会知道,只是试探的问一句罢了。

    不过刘备能够筹措物资,收拢难民屯田,往昔倒是小看了这个边郡武人了。

    徐璆是徐州士族豪门,虽然远比不上陈登的陈家,但在广陵海西那也是伐冰之家,有数的豪强士族。

    自己的父亲更是大汉度辽将军,管的恰好就是幽州武备。

    因此,他本心是不怎么看得起刘备的,只是出于对他来援徐州的恩情,保持一定的礼敬罢了。

    现在看到对方居然关心徐州民生,筹措物资钱粮恢复地方,这一幕大大增加了徐璆对刘备的好感。

    尤其是听说了刘备在襄贲、兰陵、承县三处大搞民屯,今年冬日就组织了第一批整整五千户,将郯城县外的难民收敛走了一半,不由大为赞叹。

    徐璆可是有真才实学的亲民官,并非不识实务,只是掐指算了一会儿,就大致知道这些民屯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和财货了。

    最少也得是十几万石粮食,几百万钱的财货。

    徐璆得出结论,心里赞叹刘备倒是比陶公更有手腕和胆魄。

    入主不过数月,竟已能筹措如此之多的粮食物资,还肯舍得投入民生,可称赞一句以民为本了。

    若是使君真的能安分守己,关心地方百姓,恢复生产桑农,自己倒是可以助他一臂之力。

    广陵未经战火洗礼,民间存粮不少,他可遣人回乡中收粮,以助方伯实施善政。

    从刚刚的刘备到现在的使君、方伯,可见刘备这波屯田在徐璆这里获得了多少加分。

    当听到古姜说一个月前,刘封在襄贲县一口气诛杀了三十多个小吏时,徐璆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。

    他仔细的询问了事情的经过,得知这些小吏竟然连屯户的口粮和种子都克扣的时候,他内心也满是怒火,淡淡的吐了一句:“此等丧尽天良之徒,确实该杀。”

    徐璆历来对贪腐极其痛恨,当初灵帝母亲的外甥张忠贪婪成型,整个荆州没有一个人敢弹劾他,可他徐璆就敢,而且不但敢,还做成了。

    逼的灵帝将张忠调离南阳,同时还迎难而上,整肃了整个荆州官场,接连指控五个郡的太守及下属贪赃枉法,最后这些官员都被逮捕定罪。

    这就是徐璆的气节。

    徐璆抚摸着长须,虽觉得刘封有些好杀,年纪不大,杀性却有些重。

    不过此事刘封却不算做错,杀性问题,日后自己遇上了,好好劝导几句,让其能收敛一些便可。

    倒是没想到,明公的儿子竟也有此能,仿佛这是后继有人啊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间,刘备在徐璆的心里又提升了一个档次,从方伯变成明公了。

    古姜一听,开心的笑了,在他看来,连府君都说公子杀的好,那公子一定就是杀的好了。

    随后,他们又聊到了刘封大破昌豨,这一下子徐璆又给惊到了。

    “这消息从何而来?”

    徐璆忍不住确认起来:“方伯竟同昌豨开战了?”

    他行县外出俩月,竟丝毫不知刘备已同臧霸开打,自然也不知道刘封为何会同昌豨大战了。

    古姜和吴征愣了愣,没想到府君居然连这等大事都不知道,不过他们也只敢心里想想,嘴上老老实实的把他们所知道的情况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徐璆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,哪怕听见刘封在最近刚刚大破昌豨也不例外。他倒不是见不得刘备父子好,而是觉得刘备怎么如此沉不住气,妄动干戈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臧霸虽然不服州府,但毕竟是州中的问题,可以谈判解决。

    臧霸就算再跋扈,也没有明着对抗州府,举兵造反啊。

    徐璆刚刚还为刘备安定地方,恢复生产而感到高兴,现在就已经有些恼火了。

    在徐璆看来,刘备既然能筹集到开战的粮食,为何不先将钱粮用来恢复民生呢?

    再退一步,哪怕只是积蓄着以备荒年,也要比穷兵黩武强上百倍。

    臧霸不服,可以礼教之,贸然动兵,打赢了折损钱粮,打输了那对徐州又是一场兵火之灾啊。

    “那开阳那边战况如何了?”

    徐璆忍不住打断了古姜和吴征对刘封的吹捧,直接问起了主战场的情况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襄贲还在郯城的西边,中间还有条河流阻断,更别说这二三十里地根本毫无人烟了,消息哪有那么容易传递过来。

    再加上古姜和吴征地位低微,自然是一问三不知了。

    徐璆有些焦急起来,但表面上还是压住了急色,只是给了亲随一个眼神。

    亲随赶忙凑了过来。

    徐璆小声吩咐道:“去,让他们不许喝酒,吃饱喝足之后,我们立刻出发。”

    那亲随愣神了下,原本不是说好了今天不走了,好好休息一下的吗?

    怎么又要出发了?

    亲随本能的低声反问道:“府君,我们去往何处?”

    迎来的是徐璆有些气急的回答:“回郯城。”

    很快,徐璆一行人就吃饱喝足,然后浑然忘了刚才说要留宿的要求,留下整整八百钱,让古姜和吴征分给村民,然后就又掉头离开了。

    古姜和吴征无奈,只能按照东西的价值开始分钱。

    拿的最多的是古姜,他把县中长吏金睿赏给他媳妇的五斤腊肉全部贡献了出来,还搭上了半坛子水酒。

    虽然徐璆后来说了不许喝酒,可实际上众亲随和护卫的士族早就已经喝上了。这条命令最后也只是起到了让他们没有喝醉了的效果。

    其他村民拿出来了一些冬日野菜,腌菜之类的吃食,还有一些劣质水酒,也都分到了一些钱,顿时欢天喜地的散去。

    只剩下古姜和吴征后,两人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记得刚才府君的态度,之前还是挺高兴的,可最后却突然冷了脸子。

    应该就是因为方伯平叛的缘故。

    古姜看看吴征,又看了看自己家,咬牙低声问道:“吴哥,您看这事……”

    吴征犹豫了片刻,也一咬牙:“这事你看着办,我喝多了,乏的慌,且先去睡了!”

    古姜很是感激:“吴哥,那我去了。”

    吴征摆了摆手,径自离开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