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文学 > 大宋泼皮 > 0653【没事当甚么皇帝嘛】

0653【没事当甚么皇帝嘛】

    四月初八。

    短暂的休整之后,齐国水师倾巢而出。

    此战不能拖,在于一个快字,不能给倭国足够的准备时间。

    周雄率两支神舟战舰群直奔九州岛,李南嘉亲率两支战舰群进攻四国岛。

    孙志留下一千水师驻守京都,率领另外一千人,外加橘竹康麾下的一千二百武士从陆地扑向中国地方。

    莫看平忠盛的领地很大,可实际上都是贫瘠之地,尤其是九州、四国两岛,岛上山地林立,宜居之所只有几块狭窄的小平原,九州稍好一些,因临近高丽和中国,能够依靠往来商船收些税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四国则是彻彻底底的穷乡僻壤,山地占整个岛八成之多,横七竖八的山脉将平原切割成数个小块,百姓赖以生存的手段是捕鱼。

    岛上共有四个令制国,分别是阿波国、赞岐国、伊予国、土佐国,因此得名四国岛。

    令制国是倭国的行政名称,相当于中原的州、道或行省。

    每一国的国主,称为大名。

    根据从唐朝学来的制度,倭国将整个国家划分为五畿七道,共有六十六个令制国及壹岐国、对马国两嶋,合计六十八国。看似复杂,说白了就是一个个庄园主,手下蓄养着一支武装力量。

    这些大名并不效忠于天皇,而是属地的权贵,如藤原氏、平氏以及源氏等。

    若是类比金国,大名相当于猛安,武士则相当于谋克。

    李南嘉选择登陆的地方是土佐国,此地位于四国岛南边,拥有狭长的海岸线,便于登陆。

    当两支神舟战舰群抵达海港时,得知消息的土佐国大名,还以为是中国的商船。

    殊不知,迎接他们的是刀枪!

    三天,短短三天时间,李南嘉率领数千海军将士,横扫了整座四国岛。

    四国岛人口不过三十余万,武士加起来不足两千,兵力悬殊倒也罢了,军械、战力、军纪各方面都是降维打击。

    只一轮神臂弩齐射,一场战斗基本就结束了。

    事实上,这三天时间九成都用在了赶路上,遭遇的抵抗往往是一触即溃。

    另一边,周雄在九州岛的攻势同样顺利,一路攻城拔寨,毫无阻碍。

    令人意外的是,九州有不少齐国海商以及亲近中国的倭国商人,得知齐军打来了,那些倭国商人一个个非但不害怕,兴奋之余还当起了带路党。

    要说谁最恨天皇一系,那当属倭国海商。

    谁都知道与中国进行海贸是暴利,只需要把一船船矿石运到山东,就能换取茶叶、丝绸以及瓷器,这一来一去,利润高达数十倍。

    但偏偏天皇颁布了禁海令,不允许民间对外海贸。

    所以,九州岛上的倭国商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国海商赚大钱,暗自流口水。

    商人么,大多逐利而忘义。

    况且,齐军是打着觉法天皇的旗号,清君侧,诛奸佞。

    对于倭国商人而言,谁当天皇无所谓,只要开海,他们就拥护。

    四月十四,九州岛平定。

    四月二十,中国地方平定,平忠盛兵败切腹自尽,一众子女家眷被俘,押送回平安京。

    南边打的如火如荼,东北奥州的藤原忠通却无法施以援手,因为北海道的虾夷又暴动了,不知哪来的战船和军械甲胄,双方于津轻海峡展开海战,藤原忠通先胜后败,一度被虾夷杀到奥州本土。

    好在源氏驰援及时,这才将虾夷打退。

    然而,还不待藤原忠通喘口气,齐国海军大军杀来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步入四月下旬,天气逐渐变热。

    东京城里的街头巷尾,又响起了冰饮子的叫卖声。

    为期一个月的大礼仪结束了,各学派大儒粉墨登场,讲经论道,让天下读书人直呼过瘾。

    其中最出风头的,当属晁冲之。

    凭借融百家之所长创立的事功学,以及抛出盐铁论,瞬间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
    批评者有之,赞赏者亦有之。

    关键此君性情刚烈,见批评的人多了,干脆在城外东郊摆下龙门阵,邀请反对者辩道。

    这下子彻底捅了马蜂窝,前来与他辩论之人足有上千,可晁冲之丝毫不怵,舌战群儒,引经据典,将一众反对者驳的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此事之后,晁冲之名声大噪,事功学也被天南地北的读书人所熟知。

    午后,艳阳高照。

    阳光穿过窗棂,在垂拱内洒落一道道光柱。

    无数细微的尘埃在光柱中翩翩起舞,上下翻飞。

    这一幕叫达什么效应来着?

    达利园效应?

    好像就叫这个,记不太清了。

    韩桢坐在御案后方,静静地看着光柱,脑中忍不住胡思乱想。

    自登基称帝算起,满打满算快当了三年皇帝。

    他现在有些后悔了。

    入他娘,没事当甚么皇帝嘛。

    起的比鸡早,睡的比狗晚,批不完的奏折,开不完的朝会。

    满朝文武没一个省心的,南方系要安抚,蜀中系要提拔,北方系要怀柔……派系要平衡,地区要平衡,士农工商也要平衡,我他娘的平衡你大爷。

    每天一睁眼就得面对刘昌那张死人脸,整天跟坐牢一样困在皇宫里,想出汴京散散心,还没来得及安排,百官的唾沫星子就已经飞到自己脸上。

    延福宫是挺大,景色也很美,可关键再大再美,逛上两年也腻了啊。

    难怪前世历史网文里,没几本书是自己当皇帝的。

    要么当王爷,要么当权臣,女人没少顽,钱权也不缺,关键活的潇洒啊。

    赵佶那老小子怎么就那么潇洒呢。

    要不,回头把他请入皇宫,取取经?

    话说当年自己不是只想着招安么,怎么稀里糊涂就当了皇帝呢。

    不过不得不说,造反的过程确实很刺激,充满激情。

    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
    但坐上这个皇位后,一切都变了,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,上马杀敌,冲锋陷阵,说句话都得反复斟酌。

    “直娘贼,早知道当年就不造反了。”

    韩桢幽幽地叹了口气,轻声呢喃一句。

    此话一出,刘昌赶忙闭上双眼,身子微微摇晃,装作打盹的模样。

    角落里的颜阶眼角抽了抽,犹豫再三,最终还是没有把这句话写入起居注里。

    至于守在大殿两侧的两名带御器械,更是眼观鼻,鼻观心,如同雕塑般,一动不动。

    也不知过了多久,韩桢缓缓收起飘远的思绪。

    拿起一份奏折,愣愣地看了一会儿,他忽地问道:“朕有多少日子没出宫了?”

    刘昌一个激灵,赶忙睁开眼:“回禀陛下,距离上次出宫,已有三月余了。”

    韩桢丢下手中奏折:“今儿个不想处理政务了,随朕出宫逛逛。”

    今天也不知怎地了,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。

    一天下来,只批了十几份奏折。

    与其在垂拱殿里发呆,不如出去转转,换个心情。

    在殿后小院换上一身儒衫,韩桢领着刘昌和两名带御器械出宫了。

    东京城还是那般繁闹,街道上川流不息。

    韩桢与刘昌一人捧着一个烧饼,边吃边逛。

    还别说,杨婆家烧饼确实美味,烧饼烤的酥脆,上面洒的芝麻格外香,烧饼里头还夹着炙羊肉,一口下去,简直绝了。

    如今,随着西京道的收复,齐国不但拥有河套,还打通了草原上的商道。

    草原上的牛羊肉,得以源源不断的卖入中原。

    先前赵宋时,羊肉的价格极贵,尤其是东京城,一只羊的价格都快抵得上两头耕牛了。

    如今,随着牛羊增多,加之海错兴起,成了餐桌上的新贵,羊肉价格一落千丈,起码寻常百姓已经能消费的起了。

    “入你娘,敢拿假酒糊弄爷爷!”

    “也不睁大你的狗眼看看,爷爷自小就泡在酒缸里,什么酒一尝便知,找打!”

    路过一间脚店时,二楼忽然传来一阵怒喝。

    紧接着,就是一阵噼里啪啦的打砸声。

    韩桢顿住脚步,只觉得声音耳熟。

    “上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韩桢招呼一声,率先迈步走进脚店。

    顺着楼梯刚上到二楼,就听呜的一声,一张木凳迎面飞来。

    欧阳登反应极快,一个闪身挡在韩桢身前,同时一拳挥出。

    哗啦!

    一声脆响,木凳登时四分五裂。

    这一幕,让楼上的动静一滞。

    刘锜先是一愣,当看清欧阳登以及一旁的刘昌时,不由面色一变。

    这两人出现在此地,那么欧阳登身后之人,不用想也知道是谁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

    刘锜哭丧着个脸,完全不复刚才的嚣张姿态。

    韩桢从欧阳登身后走出,看着一片狼藉的地面,似笑非笑道:“说说罢,为什么砸人家店。”

    “这店家拿假酒骗俺!”

    说起这个刘锜就来气,从地上拎起一个银壶,嚷嚷道:“明明是春红掺水,却冒充凤州三年陈。”

    闻言,韩桢看向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酒博士:“他所言可属实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酒博士神色慌张,磕磕巴巴地说不出话。

    这番模样,算是默认了。

    韩桢给这件事定了调:“店家卖假酒固然不对,但你砸人家店也不对,此事两相抵过。”

    店家哪敢不同意,自然是千恩万谢。

    “还愣着干甚。”

    见刘锜讪笑着愣在原地,韩桢轻哼一声。

    出了脚店,韩桢继续沿着街道闲逛:“何时抵京?”

    刘锜答道:“方才刚到,肚中饿的慌,这才来吃酒。”

    他此刻穿着一身短打劲装,风尘仆仆,店家只当他是外来户,才拿了假酒坑他。

    韩桢呵斥道:“想喝好酒就去正店,这些个脚店多行坑蒙拐骗之举。”

    刘锜撇撇嘴:“正店哪去的起,吃一顿百来贯就没了,简直比匪寇劫道还狠。”

    听他这么说,韩桢不由挑了挑眉,奇道:“这些年俸禄与分红不曾少了你分毫,算上赏赐,少说也有十来万贯了。你既未购置府邸田产,又未赌博享乐,钱呢?”

    刘锜双手一摊:“一些给俺娘了,俺爹死了,家里没了进项,府里吃喝拉撒糜费颇多,还有一些借给兄长了,他打算在京师落户。”

    他爹刘仲武能生,光儿子就十一个。

    除了他和刘锡之外,其余兄弟都闲赋在家。

    这么大家子人,又要维持将门体面,每月确实要花不少钱。

    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府仆役丫鬟众多,生活奢靡,也不过是个中等人家,论起来与刘锜家差不太多,不过刘锜家人丁更多,每月所耗银钱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刘锜好奇道:“陛下唤俺进京所为何事?”

    韩桢说道:“朕给你说了一门亲事。”

    “俺还年幼,没有成家的心思,陛下何必乱点鸳鸯谱。”刘锜一脸不请愿,小声嘀咕道。

    韩桢没好气地说道:“要不是你老娘央求着让朕赐婚,朕才懒得管你。”

    刘锜叹了口气:“娘也真是的,尽给俺添乱。”

    拍了拍他的肩膀,韩桢温声安慰:“你放心,朕岂会亏待你,给你挑的娘子不论样貌身段还是家世品性,俱都是上上之选。那小娘子及笄之后,前来提亲之人便踏破了门槛,若非双亲疼爱,想多留在身边两年体己,早就许人了,哪里会等到你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莫唬俺。”

    刘锜神色狐疑,显然不信。

    韩桢在他后脑拍了一巴掌:“说甚么浑话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是哪家的小娘子?”刘锜摸着后脑勺,哼哼唧唧地问。

    “礼部郎中方无用的幼女。”

    韩桢瞥了他一眼,吩咐道:“稍后回去好生歇息,明日打扮一番,前往金明池赴约。”

    这会儿虽讲究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可也算开放,提亲之后,男女双方可在媒人的见证下,选个雅致之所见一面,相互了解一番。

    “臣领旨。”

    刘锜怏怏的应道。

    见他亦步亦趋的跟着自己,韩桢摆摆手:“滚罢,别打扰朕逛街。”

    打发走刘锜,他领着刘昌三人漫无目的的闲逛。

    难得出宫走一走,烦闷的心情好了许多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间,夕阳西下,韩桢逛到了国子监下辖的蒙学馆。

    此时,正值散学,蒙学馆外车马簇簇。

    自打韩桢下旨废除资善堂,修建蒙学馆后,一众文武百官与商贾都将家中子女送往蒙学馆入学。

    不为别的,只为提前与皇子皇女们打好关系。

    “爹爹!”

    一声软糯的呼喊自前方传来。

    打眼望去,一个明眸皓齿的小丫头正迈着小短腿,满脸惊喜的朝他跑来。

    身后跟着的小丫鬟神色惊慌,生怕她摔倒。

    韩桢张开双臂,一把抱住小丫头,高高举起。

    小笙奴开心的咯咯直笑,旋即问道:“爹爹是来接笙奴的么?”

    韩桢在笙奴吹弹可破的小脸上香了一口:“是啊,笙奴今日乖不乖。”

    “乖!”

    笙奴嗲声嗲气地应道。

    “走,爹爹带你回去。”

    韩桢将笙奴架在脖子上,朝皇宫走去。

    小家伙虽非他亲生,却乖巧可人,继承了母亲赵福金的美貌,极得他的喜爱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