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……”,那名身装武将官服的人听到皇帝嘴里说出这个名字,脸上有些茫然:“恕臣愚钝,没有听过皇上说的这个名字,不过这个左指挥使觉昌安,是女真的首领,他倒是爱新觉罗。”
想想也是,努尔哈赤应该在明末的时候,这会儿还估计没有横空出世呢,从他后来开创八旗军统一中国来看,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雄主。不过既然是姓爱新觉罗,那他一定是这个现在反叛首领的后人,所以如果有可能,一定要把这些反叛之人彻底清除掉。
皇帝放开母后的胳膊,背着手向前走了几步。几个人的目光都迅速集中在他的身上,
蓦然的,他反过身来看着跪在地上的兵部武官:“慌什么!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你们兵部是什么意见?先说来听听。”
他那种气定神闲的态度,顿时让来人从慌张中平静下来:“回皇上的话!我们兵部的意见,是迅速召回叶梦熊、李成梁二位将军及其十万兵马!但是……”
“但是什么?但说无妨!”
“是!皇上,臣等也知道叶梦熊、李成梁二位将军正在山东德州抗洪前线所做承担的救灾重任,也是非常重要。所以,臣等把握不好,还请皇上裁断!”
“嗯,是这样!朕明白了!”皇帝陷入了沉思,仍然背着双手,兀自朝前走去,围绕着草地转起了圈。
兵部的意见肯定是中肯的!这也怪自己,当时全力考虑抗洪,并没有考虑国家防卫等其他问题,才会把辽东十万精兵调走抗洪,出现今天辽东叛乱的不利局面。
当然也不能说调走抗洪就错,如果没有这十万精兵和叶梦熊、李成梁二位将军,光靠朱衡、吕调阳还有山东那些混蛋官员,不可能把决口大堤重新合围。
看来国家大事,还真象一盘围棋一样,是一个系统工程,必须通盘考虑。如果只考虑了一点或是一个部分,肯定是摁下葫芦起了瓢,拆东墙补西墙,迟早是要崩盘的。
走到第三圈的时候,他转了回来,迎头几个人盼望的目光,竟然笑了一笑,然后迎着李太后的目光走了过来:“母后,要不您来下旨意?”
李太后看着儿子居然在这种情况下还露出了笑容,不由心下略宽,看来他已经有了主意。
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已经想好了对策,是不是有些太夸张了?
她还真是想知道儿子说出些什么来,但是,刚刚向他说了后宫纲规,尤其是第二条,后宫不得干政,虽然说他亲政前是自己代他理政,但现在他既然已经亲政了,按照祖制自己就不能再继续干预过多了。
“皇帝,你已经亲政了,而且登基以来几件大事都处理得很好,黄河决口之事更是处置得当,朝野上下交口称赞。所以,朝政的事情你自己把握就行啦,母后先回宫替你准备你的终身大事去了!有什么结果,你只要告知母后一声就行!母后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!钧儿!”
“多谢母后信任!孩儿一定尽心尽力,不让您失望!大伴儿,你替我送母后和两个弟弟回宫吧。你,兵部的这位,你叫……”
“回皇上的话,臣是兵部侍郎,王崇古!”
“王侍郎,你速速去请你们尚书大人。你们几个……”皇帝指了指旁边的太监,“速速去请首辅大臣张居正!朕在上书房等他们!”
“是!”王崇古和几个太监拔腿就往外走,皇帝挥手与母后告别,正准备转身离开,李太后却一下叫住了他:“钧儿,你等等!”
“母后,您还有何吩咐!”
“钧儿,为娘琢磨半天,还是没忍住,还是想把这句话和你说说!”
“母后,您尽管说!”
“钧儿,你记住!兵者,国家大事之首。牵涉很多方面,你要处理好。而且有的时候,不能一门心思强攻强打,还得学会怀柔,得刚柔并济!”
“多谢母后,孩儿记下了!”
李太后这时看了一眼皇帝,看他虽然对自己半躬着身子,但眼睛里仍然是无比坚定的目光,知道刚才这一番话他并没有完全听进去,不由得叹了一口气:“钧儿,这几天,你如果有任何想不通的,或者是心里难受的,就来找为娘,为娘一定等着你!你记住了!”
“是!母后!孩儿记住了!”他目送母后和两个弟弟离开,觉得母后最后这句话好象别有深意,但是具体是什么,母后留了半句没说,会是什么呢?当下也没有太多时间考虑,快速转身走回了乾清宫。
……
上书房内,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、兵部尚书谭纶匆匆赶来,刚要跪下行礼,被皇帝伸手拦住了:“两位爱卿免礼,事态紧急,就坐着说吧。”说完指了指书桌前的两把椅子,让他俩坐下。
“多谢皇上!”两个人坐了下来。谭纶先开口:“皇上,我们兵部的意见,侍郎王崇古是否已经向您汇报了!”
“嗯,他已经和朕说了,说你们想迅速召回叶梦熊、李成梁二位将军及其十万兵马!还说,你们担心朕会不同意,因为你们自己也觉得抗洪也很重要。”
“对!这是我们兵部的意见!”
“先生!您的意见呢。”皇帝用着一丝尊敬的目光看着张居正。
“回皇上的话,臣觉得谭大人的意见很中肯。臣也觉得,抗洪之事正是要紧的时候,一下全部撤回,也不妥当,而且可能使朱衡和吕调阳正在进行的后续事宜功亏一篑。”
“那么?您倾向于……”他几乎已经猜出了张居正下面要说的话。
“臣倾向于折中。让叶梦熊率领五万兵马继续留在抗洪前线,稳定当前事态!让李成梁迅速带领五万兵马,返回辽东,组织当地兵马与叛军对峙;然后从其他各地抽调兵马前往辽东救援,听从李成梁的指挥。”
皇帝听到这儿点了点头,师徒一心,自己的想法竟然与张居正不谋而合。
中庸之道,不偏不倚,二者可以兼顾。
旁边的兵部尚书谭纶一听,也点了点头:“目前来看,这是比较好的处理方法!”
皇帝看了他俩一眼,挥了挥手:“那就这么办吧!先生,你速去拟旨,照此办理!”
“是!吾皇圣明!”二人跪下磕头,站起来就要往外走。皇帝却好象突然想到了什么,叫住了他俩:“慢着!”
“皇上,您有何吩咐,您尽请开口!”二人都停下脚步,转过身来看着皇帝。
只见皇帝拿着桌上的茶碗来喝了一口,看着谭纶:“谭大人,我问你,女真部族反叛,总得找个借口吧,他们的借口是什么?”
“回皇上的话,他们的借口很荒唐,一是说我大明皇帝不把他们当真正臣民看,与汉人区别对待,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;要求我们给他们盖房子,分良田;二是……”
“二是什么?都这个时候了,还有什么遮遮掩掩的,但说无妨!”
“二是他们竟然要胁您和太后,要求把一位公主许配给他们的首领作为女真皇后!”
“什么?”皇帝把茶碗重重扔到了桌子上。
“皇上息怒!”二人急忙跪倒,谭纶不停地解释:“皇上息怒,这是他们的反叛借口,他们也肯定知道我们不会答应,所以才趁机作乱。皇上息怒,不要气坏了自己的身子!”
皇帝站起身来,在屋里快速踱着步:“公主?亏他们想得出来?现在皇宫里的公主,就是太后的亲女儿,朕的亲妹妹淮阳公主了吧,她不是才八岁么?这些女真人想干什么?也太他妈的欺人太甚了吧!”
越想越生气,不禁骂了粗口:“奶奶个熊!非逼着朕骂这些王八蛋!你们快去!赶紧把李成梁和五万精兵调回辽东。他们回去之前,先颁布一个嘉奖令,表彰他们在抗洪一线的成绩,鼓励他们再接再厉。如果辽东这一仗再打胜了,朕重重有赏。如果能活捉这两个首领,朕封他当兵马大元帅!”
看到二人面色有些犯难,皇帝往回收了收:“怎么的?你们两个是不是觉得朕说的不对,还是嫌朕给的兵马大元帅的官儿太大了!”
二人急忙跪倒:“不敢!”
“不过”,张居正还是抬起头来,微笑着看着皇帝:“这个官儿确实有些大,可以封为征虏将军或讨逆将军,任辽东总兵,节制所有辽东兵马,官至二品!”
也只有首辅张居正敢这样和皇帝说话,不动声色地纠正皇帝的错误。
唐卡倒是很听劝,心里也觉得张居正说得对,如果真的把“兵马大元帅”的官封出去,那么其他边关再有叛乱或者外族入侵的话,全都封“兵马大元帅”,就无法交差了,肯定是拥兵自重,天下大乱了!”
正在这时,门外忽然传来冯保的声音:“启禀圣上,浙江和福建传来800里加急,紧急军务!”
“什么?浙江和福建?紧急军务?这都是怎么了,串联起来造反么?”刚刚想到其他边关再有叛乱或入侵,还真来了?想什么怕什么!没这么巧吧。皇帝看了一眼谭纶,谭纶急忙解释:“回圣上,臣并不知情,也是听到这里才刚刚知道。”
皇帝没顾得上再问他,对外叫道:“进来吧!”
只见门外站着冯保,他还带着一人,是刚才来报告的兵部侍郎王崇古。“又是你!”
“对!皇上!还是我!”王崇古苦笑了一声,今天的紧急军务都赶到一块儿了,真是邪了门了,也不敢耽误时间,向尚书谭纶和首辅张居正略一点头,拿着八百里加急折子快速念了起来:“浙江、福建同时遭到倭寇大举侵略,寇首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聚集十万之众袭我边关,宁波、台州已经失守。”
唐卡听到这里一下呆住了,使劲晃了晃脑袋让自己清醒过来。倭寇,不就是小日本么?他们居然在这时就开始了大举侵略,而且一来就是十万之众。
现场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。
他忽然想起来了,这里说的织田信长的名字,在诛杀戴才的时候听到过,当时就怀疑戴才和倭寇有勾结。
他冷笑了一声:“他们的侵略,是以戴才被诛杀为理由起兵的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