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文学 > 扶明录 > 第2347章 各方反应

第2347章 各方反应

    可其他人就没这么好的心情了,至少是笑不出来的。

    祖大寿是最先收到消息的,因为他距离最近。

    尽城中兵马困敌锦州!

    初看到时,祖大寿是一脸困惑,但他毫不犹豫的立刻传令清点兵马装备物资,要求天亮时第一波兵力就要开拔!

    之所以如此果断,完全取决于对常宇的信任!

    他和常宇从神交到深交仅仅一年余。

    时间虽短,但足矣。

    这太监身上的一切和他之前相处的监军太监或者权监就是天壤之别,那些太监废话多不干人事,可这年轻太监不光屁话多,干的也多,且干的都是实事,身上永远的朝气蓬勃,永远充满着希望,也会给别人带来希望,永远的给你提供慢慢的情绪价值,让你时刻斗志激扬!

    深居高位,却不跋扈更不会瞎比划乱指挥,更不会给你穿小鞋处处掣肘,只要他信任你,他用你,就让你尽情发挥!

    这是祖大寿最佩服也最感动感恩的地方。

    常宇对他倚重,他也发誓要用行动来回报,那就是重新拿回锦州。

    他的战略就是步步为营,一步一个脚印,先在塔山站位,然后移步杏山,然后驻防松山,然后围城锦州,

    他知道这很艰难,多尔衮不会放任他一步步往前走,身后的朝廷……还好有常宇帮他挡枪,他相信,只要给他个三年时间,就有把握收复锦州。

    但他没想到的是,时局就和天气一样每天一个样,你不知道明天是刮风还是下雨,原本只是剑拔弩张,却突然要开战了!

    他最先不知道常宇为什么要来塔山堡找事撩事,打破平衡,后来知道了是为了掩护朝鲜那边行动!

    这让他意外又佩服。

    牛逼!

    特别是朝鲜那边俘虏了多铎,且强硬拒绝给清廷补给,让祖大寿觉得,这太监下棋真好!

    再听闻常宇去锦州城中行刺朵儿给你,祖大寿惊呆了,他真敢,他真上,他真勇!

    至此,对常宇就一个字,服!

    后来前线通报说多尔衮要大军围攻塔山堡,祖大寿知道这是常宇撩事后“福报”三番几次被搞的多尔衮岂能压住火,而且他现在多需要一场胜利来缓解内外压力和矛盾,所以祖大寿一点都不意外,当然也没有责怪常宇搞事的心理,而是按部就班该发援兵发援兵,该发粮草发粮草。

    虽然他已经做好失去塔山堡固守宁远的打算了!

    只因他虽对常宇有莫大信心,但也不觉得他能以塔山堡扛得住多尔衮的数万大军围攻!几乎不可能,几乎没人能做到!

    然而没想到的是,塔山堡那边还没陷落呢,常宇突然深夜遣人送信,令他倾尽兵力前往围困锦州!

    他震惊,他疑惑,但他立刻便去做。

    常宇甚至也没有给他任何解释,就是简单的军令,他也没磨叽立刻就从来,这就是两个人的默契和信任!

    高第是第二个接到军令的。

    常宇当夜拍板,快马便连夜传令,抵达山海关的时候正好是天亮,也就是说高第接到军令和崇祯帝收到消息的时间相差不大,那是因为去京城的事飞鸽航空件。

    和祖大寿的反应完全不一样,高第第一反应就是,这他妈的有病吧,如此严寒要打大仗,怎么打?

    没钱没粮怎么打?

    咦,不是听说鞑子要出兵打塔山堡么,怎么大太监突然调兵要合围锦州……

    难不成,他在塔山堡又干翻了多尔衮一次?

    但这也是仅仅是高第的第一反应,也是最真实的反应,但他第二个反应便是立刻传令下去,集合兵马粮草,立刻前往锦州!

    手下诸将不解,他也没过多解释只言,军令如山,违者斩!

    不解释是因为他也不知道,常宇也没给他解释,不给祖大寿解释是有默契有信任,不给他解释是没必要,只管听令行事。

    大太监牛啊,调兵只需一句话,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他么的是摆设了!高第心里悱恻,但他真真的如常宇所料不敢有一丝怠慢,令到则行。

    原因有二

    其一,他有把柄在常宇手里捏着,分分钟都能撸他砍了他,至于什么把柄前文说过。

    其二,乱世好建功,看看这两年跟着大太监混的将领,哪个不风生水起,黄得功,周遇吉,李岩等等,封爵的,封柱国的,那真是羡煞人也。

    当然也有人除外,冤大头吴三桂。

    常宇多次出入山海关,高第和他见了数次面也算有了不浅交情,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上场,眼下调令来了,那自是赶紧去搂功或者说将功赎罪保住现在的总兵位置。

    所以高第接到军令时虽心里各种嘀咕,但却没有一丝拖延,立刻传令部下整装待发,可是,他的那些部下却有了怨言,如此寒冬,如此仓促,又没有差补,军心不聚,士气不高,前线战局不明,军心不稳。

    高第只用了一段话就点燃了这些部下的热情。

    富贵险中求,乱世好上位,且看那些跟着大太监打过仗的哪个不吃香喝辣的,不说那些将领,便是普通士兵的赏金以及战利分成都非一般士兵可比!为将的想上位不打仗靠混日子怎么可能升迁,大头兵靠差补怎能发财积功?

    现在打的是大仗,大仗好捞功,水混好摸鱼,诸位,这仗苦是苦了点,但是机会大机遇多呀,至于差补啥的,大太监啥时候缺欠过,当时没有事后也会补上!

    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,好的鸡汤往往撒一点盐便可。

    天亮时接到军令,晌午前第一支三千先锋便拔营北上。

    这其实也是高第耍了个小聪明,大太监的军令五日内必达,可山海关到锦州那边有三百多里地,这严寒风雪天便是骑兵紧赶慢赶日夜兼程也是踩着线,何况还有步卒以及粮草及辎重,正常行军得六七天,无辎重的急行军也得干个四五天等于卡点到。

    所以常宇给的五天太过仓促和紧急,高第担心大部队不能按时抵达,那就先遣一支先锋骑兵去报道,只要我五天之内到了就行,至于到了多少那是另一码事。

    高第发兵的同时,远在千里之外的朝鲜汉城里一家杂货铺的后院飞进一只鸽子,伙计向前取了送进屋里,不多会店铺里走出几人匆匆往王宫方向行去。

    王宫里,李倧的手在颤抖,声音也在颤抖,传金鎏入宫。

    一封密信摆在金鎏面前,是汉子,他识的汉字,朝鲜贵族或者说文化人没有不识汉字的,但这密信上的汉字写的并不怎么好,甚至都不如朝鲜的官员写的好。

    但金鎏却没有一丝鄙视之意,神情之激动之惶恐比之李倧更甚。

    因为这是明廷大太监的亲笔信。

    明廷有很多权监,秉笔的掌印的以及内廷四司八局十二监的掌印太监都属于权监,但大太监只有一人。

    东厂的督公。

    据闻年少,之前籍籍无名,这两年名扬天下!

    大太监明确要求朝鲜王见信之时立刻传令出兵辽阳,速度要快,动作要帅,下手要狠!结尾几个大字更令李倧和金鎏胆颤。

    从计复国,不从覆国!

    李倧看着金鎏说,咋整啊?

    金鎏挠头,这事咱俩搞不定得摇人。

    于是乎李景奭,宋时烈也入宫了,甚至连张夜也被叫来了。

    张夜市锦衣卫的特工,就是他护送朝鲜二世子回来的。

    至于李景奭和宋时烈都是朝鲜忠臣,是的,他俩现在不是重臣是忠臣,说白了就是亲明派的大臣。

    前文也说过朝鲜现在朝堂上亲清的较多,因为亲明的都被押到沈阳软禁了,如崔名吉,金尚宪金堉。

    宋时烈也是亲明忠臣,但和李倧有嫌隙不想出山,只不过在俘虏多铎之后,他终于加入了李倧的幕后小团体。

    王宫内李倧等人开始研究大太监的这封密信,往年往日从来都是朝鲜受到威胁乞求明廷出兵,而今破天荒的要求朝鲜出兵协助,这让他们很是意外又有些许不解,还有淡淡的恐惧。

    密信虽没特别详细说明局势,但言简意赅,此大军围困锦州,另有兵马奇袭沈阳,辽阳空虚,汝出兵夺取辽阳协同作战,可令鞑子首尾难顾。

    然后就是那八个字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现在明军已经开始围困锦州了?前一阵只听闻他们在塔山堡来回拉扯,并未大动干戈,却没想到时局变化如此之快……

    看来他们已经干了一场大的了,而多尔衮显然被击败龟缩锦州城中,大太监又集大军围困,竟同时又遣兵马绕过锦州奇袭沈阳……

    这是何等能力和魄力啊!

    李倧等人一边感慨感慨,一边自怜。

    只是这出兵辽阳……

    是否可行?

    大太监那八个字到底是分析局势还是威胁?

    咱现在吃喝都是问题了还出兵?

    出了走空了咋办?

    出了,干输了咋办?

    出了,明军那边输了咋办?

    要知道现在朝鲜是骑虎难下,或者说被架在火上烤着。

    说实话在大国夹缝里生存的小国都非常艰难,特别是两个大国在干架要求你战队的时候真的好难!

    但好在是朝鲜已经开始站队了,且付出了行动,先清君侧,将金自点为首的亲清大臣下狱,重溃其党也给其他亲清党派敲了警钟。

    然后软禁龙骨大,然后伏击多铎。

    但他终究还是个小国,凡事都要留余地,不敢做绝了!

    俘虏了多铎,他们想以此和清廷谈判,撕毁盟约或换回被扣押的人质,至于你和大明怎么掰手腕就别拉上我了,我只想好好活着。

    可现在常宇令其出兵,就等于打碎了他这个小算盘。

    就是必须要站队!

    只能认一个爹!

    可是一旦他们出兵偷袭辽阳,那就等于和清廷撕破脸了,挑明我站前爹那边!

    如果说仅仅软禁了龙骨大,俘虏了多铎,多尔衮是震怒,但在局势面前或许还不会做绝了,一切还有旋转余地。

    但若出兵协作明军……

    一旦多尔衮喘过气来,那就是第三次胡乱了,若那时明廷不出手,就再也没有朝鲜这个国家存在了。

    怎么办,出还是不出?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